QQ免费月抛群_全国品茶修车资源交流入口_全国51茶楼信息网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银河系边缘分子云物理性质研究获进展

2025-08-05 新疆天文台
【字体:

语音播报

银河系边缘是研究贫金属环境下分子云与恒星形成的理想场所。与内银河系如太阳系附近区域不同,该区域的分子气体环境缺乏漫长而复杂的恒星形成历史,主要归因于其低气体密度、低金属丰度以及较少受到旋臂扰动的影响。然而,由于这些分子云距离遥远、在天空分布宽广且高度弥散,加之其内部恒星形成活动微弱,针对它们的观测研究较为有限。目前,银河系边缘分子云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其恒星形成机制尚未得到充分阐明。

近期,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科研人员使用西班牙IRAM 30米望远镜,观测了一批银心距14至22秒差距的银河系边缘分子云。结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银河画卷”巡天项目CO(1-0)数据,科研人员研究了CO(2-1)/(1-0)强度比(R21)在银河系边缘分子云中的变化。

该研究基于R21比值的测量结果发现,银河系边缘分子云中的R21均值高于内银河及近邻分子云,与贫金属星系中的观测结果一致。同时,边缘云中R21比值呈现出高度空间弥散性。统计分析显示,高R21比值气体与致密分子云核及恒星形成活动存在空间成协性。

上述成果阐释了贫金属环境下R21比值升高的物理机制,为极端环境中分子云演化以及恒星形成研究提供了观测数据。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

论文链接

左图为银河系边缘分子云(青色圆圈)分布;右图为R21比值随银心距的变化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